俄罗斯世界杯:盐与味

默尼耶、费莱尼数次在禁区内祭出此招,以隐蔽动作致使内马尔倒地。热苏斯禁区内穿裆过人后,获得射门或底线传球的良机,被孔帕尼拦截倒地。然而,面对巴西人的疾呼抗议,主裁依然不予任何判罚,也不查看VR。“坏孩子”未必每次都会作假。假如按照本届的点球标准,巴西至少可以获得一个12码机会,比赛的最终结局或许大不相同。
之所以说比利时人更有技巧,是由于他们对于本届世界杯裁判心理的有效把握。这种心理,一是唯恐被耍,二是担心成为VR技术下的被摆布者。由于以往巴西球星名声在外,当然也就成为众矢之的。
阿根廷、西班牙、哥伦比亚等个人盘带技术突出的球队,“待遇”相似。后一点则与裁判本身的能力、经验有关,越是年轻、少经考验者,越易于情绪化地对抗VR辅助。这往往导致漏判和错判。小组赛巴西对哥斯达黎加、阿根廷对克罗地亚,内马尔、梅西均曾遭遇疑似点球,因犯规富于技巧,都被放过。
这些案例想必给予了比利时队足够的参考。“环境”左右结果的当然不仅是巴比之战,其他三场1/4决赛,也都不同程度存在这种因素。只不过相对而言,乌拉圭、俄罗斯和瑞典人的防守“技巧”不足,无法像比利时人一样弥补实力的差距。善于利用裁判心理,无可厚非。但裁判心理的根源——对于球迷舆论乃至市场的迎合,则有些可怖和短视。
《百喻经》有一个故事:“愚人食盐”。昔有愚人做客,食淡,主人便加盐其中,味道变得鲜美。此人便想:美味缘于盐,少加尚且如此,多了不是更美?便空口吃盐。后果可知。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真球迷,但伪球迷无疑更多。美职篮季后赛鏖战,伪篮球迷骤增。奥运会期间,伪体育迷遍地。诗词大会热播,伪诗词迷刷屏。道理相同。
“伪”来自不熟悉,且有短期牟利之心,当然易被误导。法阿、巴墨、西俄之战,三场比赛累计1.5亿余人次的电视观众中,多数是伪球迷,赌客数量庞大。意外和冷门,必然会吸引更多的关注,于世界杯的商业推广有利。伪球迷的关注,就像是足球世界的盐。美食不可缺少,若嗜之太过,甚至以盐为食,病患不远。
所有比赛都不可能绝对公平,然而一个绝对公平的比赛环境及其制度保证是所有比赛的永恒目标。唯如此,职业体育竞技市场才能有长远的生命力。
1.喀山,奇迹诞生的地方
2.玩足球,不仅经济强大,还要人高马大
3.张新萍教授:决定你人生的不是高考,是动商
编辑|郭小婷 图源|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