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戽水和车水

📅 2025-07-01 12:23:13 ✍️ admin 👁️ 4768 ❤️ 134
记忆里的戽水和车水

戽水,历史久远。宋代诗人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 。宋代陆游《村舍》诗之四:“山高正对烧畲火,溪近时闻戽水声” 。

小时候,我喜欢跟着大人下田戽水,觉得很好玩。一人拉着两根绳子,两人相对站立。两手同时拉动绳子,带动戽水桶,使戽水桶桶口朝下甩向下端的水面,使戽桶的前边成一定的斜度,“咚”的一声扎下水去;当戽水桶灌满水的瞬间,两人同时用力,靠戽桶口的那条绳必须不失时机地往上提,把水桶提出水面,再用力往回一收,把水倒入低处的田里。如此循环往复,直至低处田里的水戽到所需的程度。

虽然看似简单的动作,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很费力气,是一项重农活。我记得,母亲半天下来就腰酸背痛,不得不歇半天。

灌溉农田,除了戽水,还有车水。水车是木制的,靠人力脚踏转动,能把河里的水用源源不断地车到沟渠中流进田里。

大港的水车一般都是四人车,又称龙骨车。它有两根柱子和两根横杆,两根柱子是用来固定横杆的,上面一根是给人扶手用的,下面一根是让人踩踏转动的,前后两头安装着一块小圆木,左脚右脚依次踩过去,小圆木就会转动,身后有一条长长的抽水槽,水槽里有一格一格串起来的木板,就是用来取水用的。人站上去后先要抓好扶手,再一脚一脚地踩动小圆木,随着下面横杆的转动再带动水槽里木板的传动,河中的水就被抽到了农田里。

记得有一年放暑假,我好奇地想车水。我瞒着母亲悄悄走到一个池塘边,生产队老队长和几个人正伏在一根大杠上踏着车拐,时而轻松说笑,时而打车水号子。我心里痒痒的,也想上去试一试。老队长同意了, 扶着我上了水车。我小心翼翼地紧紧抓住车杠,低头盯着脚下的车拐。明明看得好好的,脚一踩下去却踏了空。幸好我两手紧紧抓了车杠,脚一抬,整个人吊在了车杠上。“吊冬瓜了!吊冬瓜了!”大家齐声喊着,老队长赶紧把我抱了下来。我不甘心,好说歹说,老队长才让我再次上水车试一试。我终于学会了车水,体验到这项农活的辛苦。

我和小伙伴在上学的路上,看到大人们轻松自如地踩着水车,还有说有笑。我告诉他们,我已经体验了一回。他们也想去体验一下脚踏水车的滋味。一天中午,趁大人们回家吃午饭,还没有上工的间隙,我和另外三个小伙伴便跑到一个水车旁,爬上去就踩。因为我们四人步调不一致,三个小伙伴都吊了冬瓜。我们并没有灰心,重新站好后,一起喊口号:“ 1、 2, 1、 2, 1、 2……” “咕噜,咕噜,咕噜……”,水车里的水终于汩汩地流进了田里。我们兴奋得手舞足蹈,说笑着上学去了。

时光荏苒,岁月沧桑。水车以其特有的风姿流传了千百年。一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水车依然是农村最主要的灌溉农具,戽水和车水依然是大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独特的风景,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

-END-

暖心!路遇事故伤者满脸鲜血!镇江新区一位老教师挺身而出...... (链接 )

昨晚,镇江新区发生车祸!车辆严重变形! (链接)

镇江市疫情防控2022年第44号通告(来(返)镇人员健康管理) (链接)

镇江新区人快来看!帮你轻轻松松省钱选好物! (链接)

(链接 )

联系我们

素材来源:赵怀德

编辑丨叮当 主编丨洪溪小子 审核丨愤怒的奶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