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越来越难赚?那到底都进了谁口袋?曹德旺一语道破真相,来看看
2025年,钱越来越难赚,已成为普遍共识。 这并非杞人忧天,国家统计局第二季度数据佐证了这一现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已连续三年低于GDP增速,生活成本却持续攀升,构成严峻的民生压力。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先生近日的论断——“钱都去了三个地方:政府、银行和垄断企业”——正中靶心,精辟地揭示了当前经济运行的深层逻辑。
曹德旺先生,一位拥有50年企业管理经验的资深实业家,其个人财富(据福布斯2025年数据,达73亿美元,位列中国富豪榜第87位)使其观点更具分量。 他发出的警示,并非源于个人的财富焦虑,而是对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深切担忧。
让我们逐一分析曹先生所指的三大“吸金”主体。首先是政府。2024年,全国税收收入高达19.8万亿元,同比增长5.3%。这巨额资金,主要源于对市场主体和个人的征税以及各种费用收取。以北京为例,2025年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占比高达85.2%,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三项就占据了67.3%。 这沉重的税负,无疑压弯了无数企业和个人的腰杆。 一位在深圳经营小型制造企业的老板苦诉:十年前,企业税负率约25%,如今已飙升至近35%,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而各种合规成本却不断增加。 这并非个例,而是众多中小企业的普遍困境。
其次是银行。作为金融中介,银行的利润同样惊人。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达7012亿元,同比增长3.6%,稳居高利润行业之列。 这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3%(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 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利差收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仅为1.5%,而一年期贷款利率普遍高于3.85%,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更高,这“低存高贷”模式,导致资金持有者收益微薄,资金使用者却承担着高昂成本。
最后是垄断企业。2024年数据显示,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占全部企业利润的38.7%,而员工人数仅占15.3%。 这种高利润率,很大程度上依赖行政性垄断和资源垄断。 能源行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2025年上半年,三大石油公司合计净利润高达1680亿元,平均每天盈利9.3亿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艰难生存现状。 2025年初中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显示,近两年有26.8%的小微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仅有31.5%的企业实现了盈利增长。资源向少数主体集中的趋势日益显著,这与全球财富分配不均的趋势遥相呼应。 牛津经济研究院2025年初发布的报告指出,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拥有全球总财富的48.2%,创历史新高。
展开全文
高昂的生活成本更是雪上加霜。 房价高企,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仍超过10倍,一套普通住宅往往需要普通家庭20年以上收入才能负担,远高于国际公认的3-6倍合理水平。 此外,教育和医疗支出也占据家庭收入的大头。2025年一项家庭支出调查显示,城市家庭教育支出平均占家庭年收入的23.6%,医疗支出占12.3%,两者合计超过三分之一。
曹德旺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企业家也是普通人,同样感受到了经济环境的巨变。 他呼吁改革现有的利益分配机制,让更多人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政府也已注意到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促进共同富裕,并提出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优化税收结构、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等具体措施。 然而,这些措施能否有效改变现状,仍需时间检验。
从长远来看,解决“钱越来越难赚”的问题,需要多方面协同努力:打破行政垄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优化税收结构、减轻中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税负、推动金融体系改革、加大对垄断行为的监管力度。 政府、银行、大型企业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关键在于建立更平衡的分配机制,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
“钱越来越难赚”并非简单的经济现象,而是经济结构和分配机制深层问题的反映。 只有直面这些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重燃民众希望,带来真正的获得感。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