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大海啸20年 幸存者为社会献力 亚齐止战焕新生

📅 2025-09-05 17:07:25 ✍️ admin 👁️ 2756 ❤️ 975
南亚大海啸20年 幸存者为社会献力 亚齐止战焕新生

(甲米/攀牙/班达亚齐综合电)20年前的南亚大海啸改写了许多人的命运,有人成为监测大海是否出现异样的守护者,有人放下武器成为和平的维护者,也有人将失去挚爱的悲痛化为大爱,让逝者遗爱人间。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达腊岛北部外海发生9.1级强震,引发浪高17.4米的海啸,席卷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及其他九个国家的临海地区,逾22万5000人遭巨浪吞噬。

泰国有超过5300人在海啸中丧生,其中近半是在南部安达曼海度假岛屿度假的外国游客,另有3000人失踪。

79岁的法国前舞蹈老师扎娜在那场海啸中失去了唯一的女儿。当时她的35岁女儿在泰国著名的皮皮岛(Phi Phi Island)度假,不幸被10米巨浪卷走。

扎娜和丈夫花了九个月寻找女儿的尸体,生活陷入彻底混乱。悲痛欲绝的扎娜一度想轻生,但当地一所遭海啸重创的学校及众多受影响的孩童让她找到活下去的目标——帮助这些孩子,让她对女儿的爱得以延续。

延伸阅读

印度洋海啸说明抗灾重要 杨莉明吁亚细安全面协调应对灾害

印尼峇厘岛发生7.1级地震 无海啸预警

法国母亲扎娜(中)在南亚大海啸中痛失爱女,之后在泰国协助受影响的孩童,帮助一所学校重建和继续办学,找到活下去的力量。(法新社)

扎娜2005年成立了NAT协会,帮助受海啸影响的儿童,并捐赠设备和资助基础设施建设,协助甲米府一所因海啸而面临关闭的学校继续办学。她以女儿名字Natacha为学校取了别名,让女儿以这种方式永远被人们记住。

受助孩子的笑容抚平了扎娜的伤痛。她说:“渐渐地,我们的生活变得平静了,只不过这花了我们很长的时间。”

泰国攀牙府渔村班南肯(Ban Nam Khem )的村民班雷(59岁)也在海啸中失去家人。幸存的他放弃了捕鱼,利用自己的海上经验和对海洋的了解,帮忙监测地震后附近海域是否有异样。

攀牙府是当年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班南肯当局灾后建立了风险缓解系统,为未来的海啸做准备。这个系统包括一个避难所、两个警报系统、清晰的疏散路线及班雷这位志愿者,他会在地震后密切观察海面情况,并向地方当局报告。

班雷相信,通过这些方法,日后即便再发生海啸,村民也不会像当年那样不知所措。

南亚大海啸幸存者班雷如今是一名海啸监测员,他利用捕鱼生涯累积的经验及对大海的了解,在地震后密切观察海面情况,以便能及时发出海啸预警。(路透社)

南亚大海啸也对印尼亚齐省造成巨大破坏,夺走无数人的性命。当时的亚齐极需各方援助,在毁灭性的灾难面前,与印尼军方对抗了数十年的分离主义分子决定放下武器,协助灾民重建家园。

2005年8月,亚齐分离主义分子与印尼政府签署和平协议,换来的和平持续至今。当时参与和谈的协调员古斯蒂说:“海啸让我们失去了一切,印尼政府和反政府力量都受影响,而最大的输家是亚齐人民。最后大家有了共识——停止冲突。”

亚齐省当局星期四(12月19日)在首府班达亚齐著名的拜图拉赫曼大回教堂举行南亚大海啸20周年纪念活动。(法新社)

经过这些年,如今的亚齐已发生巨大变化,首府班达亚齐四处可见餐馆、咖啡馆和通畅的交通,生活趋向安稳。

尽管人们的生活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但当地回教徒相信,大海啸是上苍要亚齐结束冲突的信号。当地人认为,是那场海啸发挥了关键作用,将他们从旷日持久的血腥冲突中解救出来。

南亚大海啸20年面貌

上图摄于2005年1月14日,苏门答腊亚齐省洛克雅镇(Lhoknga)被海啸夷为平地,只剩一座回教堂屹立不倒。下图摄于今年11月29日,洛克雅镇早已恢复郁郁葱葱的原貌。(法新社)

2004年12月26日,滔天巨浪将一艘渔船卷到班达亚齐一栋民宅的屋顶(上图)。如今渔船依然留在那里,还成了景点(下图),不断提醒人们海啸的可怕。(法新社)

泰国甲米府的皮皮岛在海啸中受到严重破坏,许多度假村被摧毁,游客和居民被海浪卷走(上图)。如今皮皮岛依然是世界著名的海滩度假胜地(下图)。(法新社)

泰国普吉岛是南亚大海啸的重灾区之一。海啸发生后两天,普吉岛街上的海水已然消退,留下堆积的车辆和垃圾(上图)。如今的普吉岛早已恢复过往的车水马龙(下图)。(法新社)

斯里兰卡西南部小镇西尼加玛(Sinigama)一条铁轨被海浪掀翻(上图),如今铁路已恢复(下图)。(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