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失败原因管窥

至于为啥要选择跑到四川去呢?那是因为杨国忠此时是剑南节度使,那边的军队负责对云南那边的蛮夷征讨。随后发生的马嵬驿政变此处不赘述。
三、缺乏高人点拨,错失良机,朝廷得以调动资源平叛
称帝的安禄山却没有远谋,这估计也就是他不能成功的原因。安禄山的军队和将领,占领了长安、洛阳等大城市后,只知道把金银财宝往范阳老家运输。
——这哪里是争夺天下的胸怀!就像当年努尔哈赤、皇太极(本来是黄台吉)攻北京的宣传口号就是什么七大恨,民族仇恨等等,这一看就不是要争夺天下的样子。争夺天下者,必胸怀天下,岂能以睚眦为旗帜?不过,有些电视剧大言不惭地给努尔哈赤配上很牛逼的台词,说自己不久将统一天下。
安禄山这个时候实际上可以分兵追击,一路直接尾追玄宗,一路直攻灵武。此时,只要时机抓得紧,唐朝必然倒台。玄宗被抓,肃宗被抓,正统失灵,则唐朝大势已去。
可是,安禄山的将领都忙着抢钱抢女人。给肃宗纠集军队留下了较为充裕的时间,郭子仪被启用了,很快郭子仪的手下李光弼、仆固怀恩也被启用,都成了独挡一方的大将,而且还从西域调兵、回纥借兵入援平叛。
四、天命无常,内讧消耗,缺乏战略
安禄山称帝没多久,身体逐渐不行,眼睛瞎了,脾气又暴躁,喜欢打人。文武大臣、侍从太监和儿子都是被打之列,自己的大儿子安庆绪,他又不喜欢,而是喜欢在老家范阳的小儿子,这一点和后来的史思明很像。于是安庆绪、严庄和李猪儿反动宫廷政变,杀了安禄山,安庆绪自己称帝。此时距离安禄山起兵还不到两年,天宝十四年农历十月——天宝十六年年农历一月(此时,玄宗为太上皇,依肃宗年号是至德二年)。
安庆绪的才能和威望远不如他爹,史思明对安庆绪也不服气。于是现场局面逐渐反转,官军很快攻克了洛阳,安庆绪北退至邺城。此时,在范阳老家的史思明开始投降朝廷,安庆绪已成孤家寡人。邺城攻防战,安庆绪只好向史思明服软,说救兵来了,他会退位,奉史思明为帝。
于是,很快史思明又和唐朝翻脸,翻脸简直如翻书一般。——这其实和朝廷的安抚策略失误有关,派去刺杀史思明的大臣不够老辣,露馅儿被杀。史思明南下帮助安庆绪守住了邺城。但紧接着安庆绪的承诺却一直不兑现:禅让给史思明。史思明又杀了安庆绪,自立为帝,此时距离安庆绪称帝不到两年。
朝廷的大好局面再次陷入晦暗。
史思明的军队很凶猛,郭子仪、李光弼多次失利,山西现场逐渐被史思明主导,洛阳再次被史思明攻破。但就在这势头上,史思明又有废长立幼之想法,并多次说要杀自己的儿子史朝义。史朝义在身边将领的撺掇下,打动政变,杀了史思明,自立为帝。此时距离史思明称帝不到两年。史思明死前正在上厕所,听到有政变,“逾垣而走”,但还是被抓住了,但一开始不知道是谁叛变,得知真相后感叹,“何不待我攻破长安后,再行此不晚?”
但此时,史朝义军队内部大分裂,互相杀伐。范阳内部势力相互杀了一个月,才停下来。——精锐军队内耗,何以对抗官军?
此时唐朝内部也不是很安稳,太上皇玄宗和肃宗两个月之内相继驾崩,代宗继位。——君臣尚有猜忌,司徒郭子仪交出兵权,回归朝廷。
李光弼、仆固怀恩掎角之势,拖得史朝义焦头烂额。
史朝义退军固守范阳,但很快仆固怀恩攻破。史朝义出逃,后来在山林中自缢而死,“传首长安”,安史之乱终结(763年)。
实际上:(一)如果史朝义能再坚持一阵,把唐军拖住,很快吐蕃已经攻陷长安,大燕(朝廷称其为“伪燕”)大有幽而复明之相。(二)四川、浙东、徐州和荆州江陵一代都有叛乱,唐朝到处灭火,实在是焦头烂额。
自始至终,朝廷大将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郭子仪被猜疑,李光弼在徐州拥兵不听号令,仆固怀恩事后作乱。这些都是朝廷可以内部被反间的缺口。郭子仪本来是后二者的上级,但事后二人做官很大,郭子仪曾任司徒,而李光弼则是太尉。按照级别李光弼高于郭子仪。
唐朝的财政此时完全依靠江南,财赋通货都要从湖北走汉中输入长安。如果安史联军顺势南下,占据财赋要地,长安将会财政枯竭。
江南的负责人是玄宗的儿子,肃宗的兄弟李璘负责的地方,但他想在南方另搞一个朝廷,以成“东晋割据之势”,(著名大诗人李白就是李璘的幕僚),但兵败被杀。
后人不考虑当时情况,硬说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与朝廷姑息宁人的政策有关。
——不是朝廷愿意姑息宁人,是迫不得已。内忧外患,实在是捉襟见肘。这在肃宗和代宗的身上也能看到影子,各种烂摊子,京城还总是戒严(要么是安史联军逼近,要么是吐蕃军队逼进长安),料想一个国家总是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国君也是很难受的。所以肃宗短寿。
于是史书记载,肃宗怕老婆,信佛,信神,又总是得病,通过僧侣祈禳消灾,也不为过。
代宗也是后来信了佛教,还为此修了大佛寺。——此时,资治通鉴里面很少看到大臣劝谏不要信佛的记载,足见当时文武大臣也是到处唏嘘。
五、策略失误:货币信用、吸引人才的策略没有建树
唐朝军队攻破城池后也是大肆抢劫,而且中央进行的货币政策导致物价飞涨。肃宗允许下面铸币,大钱一当三十,民间私铸的十分泛滥,重刑也无法禁止。
此时,货币信用便是王朝合法性的重要体现。
可是,史思明这边也是乱铸货币,米价飞涨比唐军还严重。
虽说安史叛军攻城掠地屠杀士人,不得人心。但朝廷那边,文武官吏也没有工资,当兵的也不发饷。因此,铸币、抢劫,在民心上并没有多大的优势。
但取得胜利的关键不在于阶级,而在于士子的人心:文官的倾向都是朝廷这边。——安禄山、史思明始终没有好的政策吸引士人。
玄宗逃亡蜀地之时,多地失守,老百姓都是去抢皇宫府库的。安禄山攻破城池后,没有说老百姓抢府库是正当的。相反,却派兵督察,要求把钱财交出来,交出来之后运往范阳。
其实,朝廷的军队克复长安后,也是搜集当年老百姓抢走的财物,十分费神,最后代宗不得不取消这一政策。
从回紇借的兵,当初唐朝的许诺是克复两京后,土地、大臣归朝廷,财物和儿女归回纥。——这就是极具破坏力的安排。破城之后就是一个抢,朝廷和贼军并无二异。
但安史联军对为朝廷尽忠的大臣如张巡(弱兵坚守孤城好几年,多次建功,最后兵败被杀,十分壮烈,但为朝廷争取了时间)、颜真卿(大书法家,但也是军事能手)、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等名将,安史联军一个也没有争取过去,其任用的都是他们的佞臣、悍将。文臣略显脆弱,稍有才能的严庄最后还投降朝廷。
综上,安史联军在战略上有明显的失误,内部也没有形成一个坚实的领导集体,注定只是战乱一场,无法争夺天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