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出自宋代苏轼的《和董传留别》
译文中举仍然可以向世俗之人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你的名字呢。
注释得意:即“春风得意”,意谓黄榜得中。世俗:社会上流传的风俗习惯。诏黄:即诏书,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字如鸦:诏书写的黑字。
赏析这句诗以“得意”与“夸世俗”展现了诗人的自信与骄傲,而“诏黄新湿字如鸦”则以其鲜明的色彩与形象,增强了诗句的生动与鲜活,整体意境饱满且富有力量。
完善
原文
苏轼《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译文及注释
译文虽然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但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厌倦了陪伴着老先生过清淡的苦日子,立志要跟随举子们一起参加科举考试。虽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花,但却有机会被那“选婿车”包围,让自己眼花缭乱。中举仍然可以向世俗之人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你的名字呢。
注释董传:字至和,洛阳(今属河南)人。曾在凤翔与苏轼交游。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卒。粗缯:粗制的丝织品。大布:古指麻制粗布。《左传·闵公二年》:“卫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杜预注:“大布,粗布。”裹:经历。生涯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苏轼的这首《和董传留别》可能不为普通读者所熟知,而其中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却广为传诵,原因就在于它经典地阐述了读书与人的修养的关系。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读书视为积累知识、增长学问的有效途径。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清代学者梁章钜说:“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事实证明,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人,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与素质是绝不相同的。“腹有诗书”指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气”可以理解为“气质”或“精神风貌”。全句的重心在“自”上面,它强调了华美的气质是饱读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二
苏轼在凤翔府任职时,董传曾与苏轼相从,当时董传生活贫困,衣衫朴素,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平凡的衣着掩盖不住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苏轼在诗中一面称许了董传的志向,同时预祝他黄榜得中。
“麤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两句写董传粗丝绑发,粗布披身。“裹生涯”词语搭配新颖巧妙。本应是“生涯裹麤缯大布”,但词序一颠倒变成“麤缯大布裹生涯”,就有了画面感,而且表示这种生活已是常态。这两句诗赞扬董传虽然贫穷,但勤于读书,因此精神气质非同常人。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这两句是说董传的志向,不甘心过贫苦的日子,希望通过科举出人头地。老儒是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和董传留别》这首诗是苏轼罢官凤翔签判赴汴京,途经长安时,与朋友董传话聚临别留赠董传的。公元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董传时与之相随。董传当时在凤翔穷困潦倒,正准备参加科举考试。次年苏轼回长安后作此诗。
简析
《和董传留别》是一首酬赠诗。此诗首联写董传粗丝绑发,粗布披身,赞扬董传虽贫穷但勤于读书,因此精神气质非同常人;颔联写他倦于从师学礼,忙于温书应考,表明其志向远大,希望出人头地;颈联用两个典故鼓励董传;尾联承上继续鼓励他,希冀他能够有朝一日,可以金榜题名,扬眉吐气,以夸世俗。全诗蕴藉含蓄,巧于用典,董传的粗衣在外与经纶在内以及他的贫困窘迫情状与诗人对他的美好祝愿都如层层交织的矛盾,形成强烈的反差,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781篇诗文 ► 4823条名句
完善
猜您喜欢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李白《侠客行》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
——姚鼐《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陶渊明《移居二首》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冯延巳《南乡子·细雨湿流光》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佚名《涉江采芙蓉》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曹雪芹《薛宝钗咏白海棠》
自责之外,无胜人之术。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
——《格言联璧·持躬类》